暑期旅游旺季
花果山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从有序引导的停车场
到秩序井然的游客中心
再到干净整洁的景区道路
景区内外处处洋溢着
可见可感的文明风尚
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完美诠释着
“景美人更美”的深刻内涵
“阿姨,您是不是不太舒服?先上车休息一下吧,我送您到游客中心。”近日,在花果山景区玉皇阁乘车点,景交车驾驶员杨粟发现一位面色苍白、神情疲惫的老年游客。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立即判断游客可能出现了中暑症状,当即搀扶老人上车,贴心地递上矿泉水,并调低车内温度。行车途中,杨粟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将老人护送至游客中心休息。这一暖心举动是景区服务“温度”的生动诠释,更是文明风景线上最动人的注脚。
近日,一位西安游客在花果山景区停车场遭遇“意外”:手机不慎滑落进下水道缝隙,内有重要资料和旅途照片,急得向附近工作人员求助。景区工作人员闻讯后迅速携带工具赶到,小心撬动厚重的下水道水泥盖板,钻入下水道,众人合力终将手机成功取出,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毫无怨言。游客事后在景区官方账号留言致谢,激动表示:“没想到工作人员会如此尽力相助,景区不仅风景美,服务更让人暖心,细节之处倍感温馨,这段经历成了旅途最难忘的感动。”
传递文明旅游理念,深化志愿服务内容一直是景区服务游客的宗旨和目标。今年以来,景区围绕游客需求持续升级服务体系,构建“1+4+X”志愿服务站点体系——以1个志愿服务总站,4个志愿服务分站,以及若干个志愿服务点,形成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打造的“行者”志愿服务队,为游客提供从停车引导、行李寄存到应急救助、文明劝导的全链条服务。
“刚到停车场就有志愿者为我们引导,从寄存行李到检票,我们一路都很顺心。”昨天上午,从上海自驾而来的小王一家刚驶入花果山景区停车场,就被眼前的景象暖到了——几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站在入口处,一边用手势指引车辆有序停放,一边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我们带了两大箱行李,本想先放车上怕麻烦,志愿者直接帮我们搬到游客中心的寄存处,还细心贴了编号标签,说游览结束凭票就能取,太贴心了。”小王笑着说。
为打造更高水平的文明景区,今年以来,景区与医院、高校、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联合,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累计为17万余名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应急救助、生态保护、特殊群体帮扶等多样服务。
唐丽婷是徐州医科大学2024级学生,暑期中,她主动请缨,成为一名花果山“行者”志愿者,每天为游客提供购票引导,指导游客们使用自助购票机。
初到岗位时,望着景区入口处摩肩接踵的人群,小唐既忐忑又期待。她的工作任务看似简单,但真正站在队伍旁,才发现这份工作需要的不仅是耐心,更是对游客需求的敏锐感知,十分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志愿服务中,我学会了用更温和的态度沟通,在面对游客急躁时保持冷静,每当成功帮助游客解决问题,我都感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成长,比课本上的知识更鲜活,更有力量。”唐丽婷感慨道。
从景交车司机的及时援手
到志愿者的细致指引
这些点滴温暖不仅让游客
感受到“旅途有温度”
更让文明旅游的种子
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共绘花果山
“景美、人更美”的文明新图景
审核:郑晓璇
供稿:魏源、刘东、侍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