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一场缘
从花果山山门进入
沿着十八盘拾级而上
经过南天门
再顺着小路下行
就到了九龙桥
古时九龙桥是花果山的咽喉要道
如今是游客游览登山的必经之路
历经百年沧桑的它
是连云港市现存最悠久的一座石拱桥
也是连云港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
让我们走进这座桥
听听它的故事
九龙桥因九条山涧回环于此,如龙垂天而得名,桥体横跨东西,呈椭圆拱形,东高西低,就像一条腾飞的白龙,桥上共九级阶梯,与九龙桥的“九”相对应。
“龙”自古在中国人心中就寓意着富贵吉祥等祥瑞,所以往来的人都会在此停留片刻,欲沾一些福寿,再上山拜佛,因此九龙桥又被称为“万寿桥”。
早在唐宋时期,山上的僧人为了便利香客和游人登山,于是用石板搭接上下,在此处搭建了石桥。
明万历十五年,对此石桥修筑完善,改建成长达33.4米,宽8米的砖构拱桥。
1949年后,九龙桥又经历了两次大修,成为纯石结构独孔拱桥,拱顶高耸、拱洞长跨,气势非凡。如今,九龙桥基本完整的桥身,遗存的部分青石雕栏,都成为研究明代桥梁建筑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
九龙桥坐落于琵琶岭下多条山涧汇集的九龙口处,南天门之下,幽谷之上,四围群山环绕,桥旁的九派山涧,犹如从天而降的神泉,汇于桥下。《西游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里形容它是“山前有崖峰峭壁,山后有花木秾华。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
九龙桥的风景四季皆有不同,美景各异,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他们挥毫泼墨,留下许多精彩篇章。
明顾乾将九龙桥列入《云台三十六景》中,称之为“长桥飞瀑”:“大村九龙桥为九涧汇流之所,飞瀑半空,声闻数里。一名万寿桥,登山者必经此。”
清代黄申瑾钟爱这里的“九涧争流”和“龙桥喷雪”,写下“山涧溪流甚多,大者从涧迅注,共数有九,随径曲折,声韵泠然可听”;又写下“水激若雪,声震一山,水珠飞溅,飘荡若雪”。
九龙桥的西北侧有一块九龙桥碑,这块碑被赑屃驮在背上,古代神话中有着赑屃喜负重,常驮碑的传闻,这块九龙桥碑的后面刻着的《九龙桥记》具体地描绘了九龙桥四季不同的景观。
在九龙桥旁,还有一棵长于宋朝的千年银杏树,它盘虬卧龙的根,深深地扎在桥底的泥土中,日日抵挡着流水的冲击和侵蚀,但依旧生机盎然,浓密的枝叶笼罩着九龙桥,几乎要覆盖桥的右侧,夏日里桥上山风阵阵,桥下流水潺潺,秋日中金黄叶片散落桥上,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百年前你在桥上看风景
如今我在桥下看你。”
听完九龙桥的故事
不如趁着空闲
来花果山一览美景吧!
审核:郑晓璇
供稿:杨雪、孙艺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