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长,来看三元宫焕发文化光彩
信息来源:云台山风景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25-02-17 18:43:42 浏览次数:

在连云港花果山

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

——三元宫

这里不仅风景如画

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之地

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感受

这座古韵悠长的历史瑰宝吧

微信图片_20250218083801.jpg

三元宫简介


三元宫全称为海宁禅寺,位于花果山海拔五百八十米左右处,是花果山上最大的古建筑。现三元宫建筑群总体包括钟鼓楼、天王殿、三官殿、大雄宝殿、大圣殿等。

“三元宫”最早叫做“三官殿”,且不是一个单体建筑。后三元殿改名为三元庙,三元庙这一称呼使用时间较长,在各文人旅客之间适用范围较广。

微信图片_20250218083838.jpg

三元宫最初是道教宫观

据《搜神记》记载

东海人陈光蕊,生了三个儿子,得道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后被上天封为三元大帝,也称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是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

在道教神系中, 三官大帝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是神阶很高的尊神,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这座“三元宫”就是三元大帝的道场。

三元宫变迁



万历三十年(1602),神宗皇帝颁圣旨赐《大藏经》,谕文中写明了“敕谕海宁禅寺”,海宁禅寺因此得名,三元宫也从道家福地变成了佛家寺院。但20年后(1621年),天启皇帝仍颁予“敕赐护国三元宫”手书,此手书被制成匾额,置于三元宫山门之上,三元宫名由此而来,从而跻身于天下名山行列。

天启四年 (1624),司礼太监高晋卿重建三元宫海宁禅寺。清朝康熙中期,乾隆、嘉庆中期又重建、重修三元宫,康熙赐手书“遥镇洪流”给三元宫,今刻在崖壁上。

微信图片_20250218084006.png

“三元宫”这一名称使用并沿用了370年,而后一直到1993年,释昌鉴由镇江江天寺分灯云台花果山接管三元宫,将三元宫更名为“花果山海宁禅寺”,将大殿“三官殿”更名为“大雄宝殿”,重塑三世佛,原三元大帝塑像移至东配殿,永继香火并沿用至今。

微信图片_20250218084030.jpg

三元宫的红色基因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16日,随着海属地区工农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东海中心县委特支决定利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赶庙会的时机,在此召开海属地区党的骨干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内容为传达中共中央“六大”会议文件,中心县委书记李超时还就海属地区的形势和任务做了报告。

微信图片_20250218084057.jpg

1938年夏天,因三元宫寺僧联络山民抗击日寇,惨遭日寇飞机轰炸,和尚抗日献身,留下了义僧的英名。明皇帝敕赐三元宫匾额在经历了日军轰炸与翌年日寇搜山时的焚烧之后仍旧保存下来,属于明代遗物,具有很高文物价值。

义僧亭

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三元宫英勇牺牲的僧人修建了一座义僧亭。

微信图片_20250218084125.png

●亭额挂的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题的“义僧亭”三字匾额。

●在亭门口的一副对联“卫云台抗倭行大义 昭赤县忘我有高僧”,由原江苏省淮北盐务管理局副局长孙品元先生撰联,由连云港书法家协会五至七届的副主席于剑平先生书写,对联大意是云台山上的高僧抗击倭寇的正义故事值得被所有人铭记。

微信图片_20250218084149.png

三元宫的千年银杏

花果山灵植遍野,银杏树也包含其中。大雄宝殿前两侧有两棵古银杏,东雄西雌,雄者高28米,胸围达5.33米,雌者高24米,胸围4.3米,其冠幅遮天蔽日,皆是千年古木,为省级保护名木。

两树银杏在千百年的风雨中抖擞着自己的枝叶,看遍了宝殿的往来烟火。到了秋天,银杏叶黄,一片片精致的黄金扇,将三元宫装点的璀璨夺目。

明代张朝瑞在

《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写道

海内号大灵山者四

而余州云台列其一

其山四面距海

各有数十里

其巅曰 青峰顶

上奉三元之神而宫其上



审核:郑晓璇

供稿:魏源、孙艺菡







主办单位: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518-85726318  网站地图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