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日中渔湾景区突破传统山水游览模式,以昼夜联动的特色活动为载体,深度融合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为游客带来别样观感,成为国庆假期热门打卡地。

在这里,游客深度体验了“白+黑”全时段游览体验,但是大家发没发现,渔湾景区的许多景点都与龙的传说有关。假日余韵未尽,不如来一场寻“龙”之游吧!

提到龙元素,相信很多游客在刚进入渔湾欢乐城时,便能看到中心位置矗立的“神鱼化龙喊泉”雕塑。

该雕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鱼化龙的雕像,高9.9米,仅龙首就高达3.5米,有着“天下第一龙首”的美誉。

细观雕像,鱼身立于惊涛骇浪之中,龙首则怒视前方,两者结合是为鲤鱼跃龙门,既有登科及第、飞黄腾达之意;也有对处在逆境的观者激流勇进、奋发向上的祝福。

《琵琶记》第五出《南浦嘱别》便提到“神鱼化龙”,一个姓赵的书生欲进京赶考,他的妻子和父母到南浦为他送别:孩儿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妈妈来相送,但愿得鱼化龙,青云直上。

“神鱼化龙绘仙境,跃上青云谱华章。”渔湾的传说故事多之又多,其中最具有神奇浪漫色彩便是“神鱼化龙”了。

假期中,渔湾景区也把这个奇幻的故事,搬上了山崖间,以激光为笔,峭壁为幕,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走进渔湾景区,沿途一路经过九孔桥、三龙潭、二龙潭、老龙潭……这些景点都与“龙的故事”有关,每一处都有着不同的龙的“传说”。

相传,九孔桥古名叫锁龙桥,随意布雨扰乱人间的龙王三太子被镇压在此,只待他改邪归正后,重新做人。

三龙潭则是因为谭中有一条贪恋渔湾景色的小龙,天帝劈下落雷砸中潭水,形成了宽阔的潭面,上下涧水又形成了宽阔的瀑布。

二龙潭背后则有着感人的故事。每至农历六月初三日,小白龙便从二龙潭腾云起雾去看望母亲,见到母亲必然流下眼泪,天此时空就下起雨来。

老龙潭这是渔湾的第一大潭,瀑布落差37.5米,像一条矫健的白龙自天外飞来,传说中是老龙王的居住之地。爬过天梯,视野豁然开朗,在这儿,上下龙床经过风雨的打磨,平坦光滑。龙床,分为上下龙床,下面的那块叫下龙床,龙自然是应该住在龙湫里的,所以下龙床近旁的一潭碧水就叫龙湫。两个“龙床”均是由巨大的石头构成,巨石横于溪流之间,神奇的是,遇水却不湿,即便身处燥热的夏季,烈日悬空,“龙床”上也留有一丝丝凉意。

上龙床比下龙床面积大,向阳带着一点坡度,更是晒太阳的好地方。龙床上分别有两个正反刻上巨大的“龙”字,是我国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字迹”。

相传,过去这里人迹罕至,每遇好天气,老龙王和龙子龙孙们都要从湫里爬上龙床晒鳞、嬉戏游玩。当地居民坚信此为老龙王的水晶宫中神物,凡人在龙床上躺一会便可延年益寿,所以在渔湾地区又有一句俗语叫:“龙床睡一睡,能活两百岁。”

再走不远,便能看到双龙井。据说双龙井是直通大海,龙潭涧里的龙子龙孙们想要回家时,用不着腾云驾雾,往井里一钻就回到了大海。后因为海里的老龙王怕惊吓了渔湾的百姓,就封了海眼,不准小龙们从此地经过,年深岁久,井水从苦涩的海水变成了甘甜的山泉水。

在龙井北侧的绝壁上,有两处石刻。一处为“龙井”二字,为隶书体;另一处为“龙湫”二字。在龙井石壁下,有一棵叫隔木树,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相思树。

“神鱼化龙”的传说,在渔湾自古有之。当然,在这里你还能发现更多“龙”的踪迹。金秋十月,渔湾的秋季也别有特色,大家不如来此登山临水,亲自寻找“龙的踪迹”。
供稿:杨雪、孙艺菡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