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气息越发浓厚,在花果山茂林修竹深处,一座石拱桥如卧龙般横卧,这儿处处是风景,一砖一瓦皆携诗意,此处便是花果山九龙桥。

据《云台新志》记载:“山上涧水淙淙,为九龙涧山中溪流九道,汇入桥下”,故而得名。

如今立于龙口上,细细数来,却只数出七涧。原来,说“九龙”其实是取其吉利,形容其多,并非确数。故九龙口下大涧沟被人称为 “九龙涧”,当地人说这是 “九龙戏琵琶”。
许乔林的《云台新志》曰:“溪流喷薄,古木阴森,为入山第一胜境”。
崔应阶《云台山志》载:“松楸苍古,亦称绝境”。
九龙桥,是一部跨越千年的修缮与传承史,每一次改造,都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九龙桥始建于唐、宋,当时只是山僧在洞上架一个简易的石板小桥,以便南北过往行人,但每到夏季山洪暴发,桥往往会被冲毁。
明万历十五年,随着花果山三元宫的重建,这条上山的必经之路得以大规模修缮,改造建成长33.4米、宽8米的砖构拱桥,结构稳健,营造精巧,就此奠定了如今的规制。

此后数百年间,桥梁历经风雨侵蚀与战火洗礼,1949年后,九龙桥又先后经过两次重修改建,将青砖替换为更耐风化的块石,保留原桥拱券结构的同时,让这座古桥焕发新生,成为连云港市现存最悠久的石拱桥,更是江苏省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桥桥体呈椭圆拱形,东高西低,如白龙饮水般顺势而建,既顺应了九涧汇流的水文特点,又减少了山洪对桥身的冲击。

站在桥上仔细端详,两侧石栏杆雕琢精美,祥云、缠枝、水波纹等浮雕图案栩栩如生,既显庄重威严,又与山间流水相映成趣。
桥端四角的白玉石抱鼓,线条流畅,细节精巧,为这座古桥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

若是在雨后,站在九龙桥上远眺,山涧便如银练般从群山间奔涌而来,在桥下汇聚成潭,水花飞溅如碎玉,美不胜收。

这便是明代顾乾在《云台三十六景》中盛赞的“长桥飞瀑”。
清代黄申瑾更在《云台二十四景》中两次为其着墨,“九涧争流”写尽涧水奔涌之态,“龙桥喷雪” 描摹水花飞溅之美,字里行间皆是对九龙桥奇景的赞叹。
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一直是祥瑞的象征,九龙桥因“九涧如龙”得名,更被赋予“万寿桥”的美称。
古时,花果山的道路并不像现今一样四通八达,香客经南天门下山,必经过九龙桥,故而会在此桥小憩,不少百姓便会手抚石栏慢行,以盼沾染一些龙的灵气,祈求全家平安。
桥的南边曾建有九龙将军庙,供奉着传说中降伏蝎子精的九条神龙,如今虽庙宇不存,但民间对九龙的敬仰仍代代相传。

《西游记》第三十回中,曾写到:“山前有崖峰峭壁,山后有花木秾华。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这一描述与九龙桥周边的景致高度契合,而花果山一带流传的“九龙降蝎”传说,更是成为吴承恩创作的灵感来源。
《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曾描写到,唐僧师徒离开女儿国后,唐僧被蝎子精掳到毒敌山琵琶洞,孙悟空和猪八戒联手营救却不敌蝎子精的“倒马毒”,最后请来昴日星官,才得以救出唐僧。九龙桥的传说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相传,花果山中曾有千年蝎子精作乱,九条神龙与之大战不敌,后请鸡鸣山鸡大王相助,终将蝎子精制服,蝎子精化作琵琶岭,九龙则化为九条山涧。

这一传说不仅为九龙桥增添了神秘色彩,更与《西游记》中 “昴日星官降蝎子精” 的情节遥相呼应,让文学与现实在此交织。
此外,九龙桥畔的《九龙桥记》碑,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1994 年,著名文化人彭云撰文、书法家冯若愚书写的《九龙桥记》,镌刻于赑屃驮负的石碑之上,文中“春山花发,若雾若烟,泉水叮咚,如管如弦;夏雨骤至,万壑雷鸣,水涨峡阔,山撼崖崩”等句,生动描绘了九龙桥四季景致,也让这座古桥的历史与文化得以永久留存。
九龙桥的美,在于它随四季流转而变幻的景致,每一季都有独特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每逢春日,桥旁千年古银杏抽出新芽,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与桥下潺潺流水相映成趣,山间野花次第开放,粉的桃花、白的梨花点缀在绿树间,花香伴着涧水的清甜,沁人心脾。此时漫步九龙涧栈道,听鸟鸣清脆,看溪水映霞,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盛夏时节,古银杏枝繁叶茂,绿荫如伞,将桥面遮蔽得严严实实。山风穿涧而过,吹过桥面时带着丝丝凉意,驱散暑气。暴雨过后,九涧水量骤增,溪水奔涌而下,撞击桥洞发出轰鸣,水花飞溅如“龙桥喷雪”,气势磅礴,声闻数里,尽显山水之壮阔。

金秋十月,银杏树叶被染成金黄,微风拂过,落叶如金蝶飞舞,铺满桥面,宛如一条金色的地毯。桥上,景区精心打造的金色银杏“孙小空”,笑意盈盈的迎接游客。此时坐在桥畔石阶上,看云卷云舒,听落叶沙沙,别有一番诗意。

寒冬降临,雪花纷飞,九龙桥银装素裹,化作了仙境,桥旁的古银杏枝干遒劲,挂满白雪,如玉树琼枝;桥下溪水凝结成冰,晶莹剔透,别有一番静谧之美。桥碑上的赑屃在白雪覆盖下更显古朴厚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九龙桥不仅自身景致绝佳,更串联起花果山多处核心景点。
九龙栈道是一条总长约2公里的木质栈道,从九龙桥一直延伸至孔雀沟,蜿蜒于山林之间。

沿途,树影婆娑、流水潺潺,这里树、水、山涧、奇石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分外奇妙。沿着栈道缓缓前行,漫步其中,令人“沉醉不知归处”。

这里也是《云台山三十六景》之一的“竹涧迎凉”。整条栈道沿竹涧顺势而下,九曲十八弯,“曲径通幽处”一句,恰和此景。又因两旁树木繁茂,因此即使在夏日,这里的气温也保持在26℃左右,十分凉爽。

栈道底下,是叮叮咚咚的山泉水,清澈见底,滋养着沿途的花草树木。尤其是大雨过后,水花四溅,空气清新异常,最高可达8万个/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花果山上“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山中千年古木众多,九龙桥旁那棵银杏,也是其中之一。

自宋代,这棵银杏便是九龙桥的“守护神”,它盘虬的枝干深深扎根于桥底泥土,历经千年风雨仍生机盎然,枝繁叶茂,几乎覆盖桥面右侧。每到秋日,扇形叶片次第金黄,满树金箔似的叶片在风中轻颤,阳光穿过时,洒落一地碎金。

今年秋日,由金色银杏叶打造的雕像将在九龙桥旁再次亮相,叶片的金黄与孙悟空的灵动神态相融,仿佛从《西游记》的神话中走出,与千年银杏的古朴、九龙桥的沧桑形成奇妙对话,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九涧争流,水声潺潺如天籁;这里古木参天,一树金黄染秋意。一步一景皆故事,一砖一石皆文化,秋日时光悠悠,不妨来到九龙桥,仰望银杏的千年风姿,在金色悟空雕像前打卡拍照,感受花果山奇幻又极具诗意的秋日!
供稿:杨雪、孙艺菡、吴函津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