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傍晚,天色微醺,云台街道渔湾村的健身小广场迎来了“晚高峰”。村民魏阿姨熟练地使用着扭腰器,笑着指向身旁的器材区说:“现在大家晚上都爱聚到这儿,一边运动一边唠家常,生活可有滋味了。”如今,这片小广场已成为村民夜晚生活的中心:大人们在健身区活动闲聊,孩子们在不远处的篮球场上奔跑追逐,欢声笑语回荡在暮色里。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西山村同样上演。每天下午时分,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总是格外热闹。“这里桌子虽不多,但对我们来说完全够用了!”一位正在“观战区”看棋的村民大爷乐呵呵地说,“不仅能和老邻居下棋、聊天,还能看看报纸,每天有点事做,日子就不无聊了。”自从中心开放,这群“老伙伴”几乎天天来“报到”。这方不算大的活动空间,宛如一块温暖的“磁石”,将村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也让往日宁静的乡村,洋溢起融融的欢声笑语。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来,云台山景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景区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和青年发展等核心需求,持续拓展服务广度、挖掘服务深度,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暑假,云台街道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成为村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更带动了乡村文化活动的新风尚。每天午后,村民王阿姨都会带着小孙女前来书屋,“现在村里小孩有了新去处,你看这些书多好,画面清楚,字也大。”王阿姨说着,将一本《田野里的秘密》摊开在孙女面前,小女孩立即被精美的插图吸引,认真看了起来。
“以前暑假,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现在带她来书屋,既能养成阅读习惯,又能认识村里其他小朋友。”王阿姨望着正和邻座孩子分享绘本的孙女,眼中满是欣慰。
健康关怀也从未缺席。渔湾村党群服务中心为65周岁及以上老人开展免费体检,“年纪大了,去大医院不方便,现在医生到家门口来,太贴心了!”孟大爷感慨说。与此同时,理发师小李也定期上门为老人免费理发,“剪短一点”“修精神些”……老人们的需求,都被耐心回应。云台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精准对接特殊群体需求,这些“上门服务”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也送去了温暖。
从健康体检到爱心义剪,从农家书屋到健身广场,云台山景区以“微实事”撬动“大民生”,在细微处落笔,于需求处发力,持续加大便民服务力度,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一桩桩小事,正静静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温暖底色,也让幸福在百姓生活的日常里生根发芽。
供稿:吴函津、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