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连云港日报》连续刊发文章,为东磊的玉兰花王呼救。
随后一位连云港市民,化名为“爱花”开始为保护玉兰花王捐款。
200元、300元、400元、500元、1000元,每年4月“爱花”都会准时捐款,随着年份的推移,“爱花”捐款金额也在不断提升,至今已经坚持了29年。
由于汇款要求实名,2025年4月底,我们终于见到“爱花”了。
原来,“爱花”名叫孙玉华,1953年出生,是连云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
在南云台林场东磊延福观内,有4株玉兰花树,最大的2株树龄在千年以上,被称为国内最大的玉兰花王,树龄最小的2株也有400多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虫害和自然老化影响,这4株古玉兰树势走弱,其中2株玉兰花王甚至一度濒临枯死,1996年4月16日和18日,《连云港日报》连续刊发了,《玉兰花王,还能挺多久?》《救救玉兰花王》两篇报道,这个消息让孙玉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由此开启了一段“护花”之缘。
为了挽救玉兰花王,孙玉华向南云台林场汇去了第一笔1000元捐款,附信中写道:“要救玉兰花,一定要救救玉兰花,让她把美丽留给人间。我爱家乡连云港,更爱家乡的玉兰花。”言辞恳切,满是对玉兰花的疼惜与喜爱。
当年的5月底,孙玉华翻阅报纸,当看到古树转危为安的新闻报道后,孙玉华再次致信林场场部:“今后每年4月我都要寄去200元,直到退休,直到我生命的终止。”
从那以后,每年四月玉兰花开的时节,林场都会收到一笔署名“爱花”的汇款,从200元到500元。2024年退休工资上涨后,捐款增加至1000元,汇款单上的地址始终是“连云港汽车运输公司”,29年累计汇款12500元。
29年间,为了隐藏身份,每次汇款时,孙玉华都刻意变换字体,汇款收据收藏在家中档案盒里。10年前,家人无意中发现了“爱花”的秘密,但不约而同选择保守秘密。多年来,《连云港日报》先后刊发10余篇报道寻找“爱花”,邮局监控也曾锁定过疑似身影,但始终未能找到。
“爱花”曾在捐款附信中写道“请不要打听我的真实姓名,为港城人民奉献一点爱心,为美化港城环境贡献一点力量”。
2009年4月,南云台林场全体职工给《连云港日报》写去一封信,期望能够找到“爱花”,当面表示全场干部职工的钦佩和感谢。受到委托后,记者在时任汽车运输总公司工会主席赵建华的帮助下,找到了最像“爱花”的孙玉华,然而却遭到了孙玉华和家人的坚决否认。
回忆起这段往事,孙玉华表示, 化名汇款只是一件小事情,若劳烦大家多年费心寻找,内心实在不忍和愧疚。
2025年4月,南云台林场再次收到1000元汇款单,这次汇款单上署名为“孙玉华”,工作人员笃定地表示这个季节给“玉兰花王”捐款的孙玉华,肯定就是“爱花”。
在海州区一处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孙玉华老人,对于这次“曝光”,孙玉华也是“情非得已”。我跑了两家邮局汇款,都要求必须用实名,这才无奈留下真实姓名和电话号码。孙玉华老人拿出一个档案盒,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汇款回执单与报纸剪报,最上面压着几张泛黄的信件草稿,这些承载着时光印记的物件,揭开了一段尘封的隐秘往事。
2025年4月26日下午,得知孙玉华家的住址后,南云台林场的工作人员立刻上门慰问表示感谢。“知道找到您,林场的广大职工非常激动,奔走相告,感谢您这些年来一直为玉兰花王捐款,您的爱心善举是我们林场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在她的带动下,南云台林场设立了“玉兰花王保护基金会”,累计投入超20万元。如今的南云台林场东磊延福观内4株古玉兰枝繁叶茂,每年清明节前后花开满树,洁白的花朵层层叠叠挂满枝头,莹白如雪,清香迷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在得知老人虽然持续为玉兰花王捐款,却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亲眼看看古玉兰花。工作人员当场承诺:“明年花开时,我们一定要带您去看看!” 这一刻,窗外的玉兰树轻轻摇曳,仿佛也在期待着这场迟到的花约。
从 “爱花” 到孙玉华,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承诺,她想一直默默守护着玉兰花王。正如老人在信中所写,知道有这样一个市民,做了这样一件小事就行了。而这件“小事”,却在时光的长河中,绽放出最动人的芬芳。
来源: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