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云台山景区多彩绚烂,千年银杏巍然挺立、乌桕斑斓、枫树如火……这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坐拥花果山、渔湾、孔雀沟等优质景区,山中茂林修竹,栖息着众多珍稀动物,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宝库。今年以来,云台山景区秉持科学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起“诊断-施治-长效守护”的全链条保护体系,既为古树名木注入生机,也为景区生态保护写下生动注脚。

精准施治,千年古树焕发新生
在花果山老君堂,一棵树高21米,冠幅26米,树龄达1105年的古银杏巍然屹立。它曾见证日升月落、朝代更迭,却也因环境变迁面临“生存危机”。针对古银杏的生长困境,景区突破常规养护模式,积极联合省市级林业专家开展“靶向救治”,系统推进树体修复、土壤改良与生境优化,实施一体化综合治理。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创新保护思路,将单株古树救治与周边生态系统修复有机结合,构建起“以树为核心、辐射周边”的保护网络,推动古树保护实现从“单株救治”到“系统修复”的转型升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关注这棵古银杏,做好后续管养。”花果山景区工作人员说。


“我散步的时候经常会路过这里,看到这位老朋友状态不好,心里一直惦记。最近经常看到专业人员来救治,总算放心了。”家住花果山脚下的李先生欣慰地说道。老君堂银杏的救助实践是景区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云台山景区坚持“一树一策”修复理念,依托林业技术专家与科学监测手段,因树施策、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养护方案与修复措施,系统增强古树名木的抗逆能力和生长活力,筑牢景区绿色遗产的守护屏障。
全域守护,织密生态防护网
注重名木古树“单点救助”的同时,景区同样注重全域生态修复。“这棵树状态良好,养护工作还是很到位的。”“这棵五角枫还需要再具体商讨救治方案。”10上旬的南云台林场,一场古树名木“健康体检”正在有序进行,林业专家们热烈讨论着救治方案。为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生长状态,景区定期邀请省市级林业专家“把脉会诊”,科学推进保护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并于下个月及时开展体检回访,持续完善古木救助方案。”南云台林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南云台林场是景区古树名木的核心分布区,生长着五角枫、鹅耳枥、毛棶等众多珍稀古树。为破解古树分布“散、远、险”带来的管护困境,林场创新构建“全域巡查-分类建档-动态监测”机制,全程贯彻“早发现、早干预”,成功推动了古树保护从“被动救治”向“主动预防”的战略转型。今年以来,为系统、完整、科学保护好全区古树名木,景区更是对辖区内281株古树名木展开常态化巡查,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切实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色遗产。
文化赋能,文旅融合激活绿色IP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与人类历史共同孕育的“活化石”,其以独特视角记录着景区的岁月变迁。因此,景区一直致力于将这一厚重的生态与文化价值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文旅体验。今年以来,景区持续挖掘古树文化价值,推动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累计在糯米花王、玉兰花王等古树名木下开展研学课堂、读书会、音乐节等特色文旅活动20余场,吸引逾万名游客参与,成功探索出一条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古树的独特魅力持续赋能景区高质量发展。


每逢春季玉兰花王与糯米花王盛放、秋季千年银杏披上金装时,古树下便成为游客喜爱的热门打卡地,人群熙攘,笑语不断,场面十分热闹。为增强公众对古树保护的意识,景区通过设立古树保护标识牌、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游客和市民参与古树保护,营造出“爱护古树、珍视生态”的浓厚氛围。“近期,我们还将持续开展古树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保护树木、守护自然的重要意义。”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表示。


以年轮为卷,续写生态新篇。云台山景区正以古树保护为抓手,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同频共振,以兼具生态质感与文化温度的“绿色名片”,为景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活力。
供稿:杨雪、戚寿龙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