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阵阵,吹动白云朵朵、吹落银杏片片,此时的云台山景区层林尽染,不仅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光,更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生走出课堂、拥抱自然的研学热土。今年以来,云台山景区立足资源禀赋,以“文旅融合、教育赋能”为核心,积极拓展研学旅游市场,通过创新课程研发、推动服务升级与深化业态融合,推动研学产业从“活动组织”向“品牌塑造”持续深化,走出了一条“寓教于游、游学相长”的产业升级新路径。

创新课程研发,夯实产业基础
近日,文旅集团携手市苍梧小学,开启了一场以“识百草·探药材·制艾香”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课堂。活动现场,孩子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辨识中药材,亲手制作艾草香囊,深度体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中医药文化,从辨认药材到制作香囊,每个环节都让他充满好奇。”一位学生家长拿着孩子完成的艾草香囊欣慰地说,“此次活动,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更成为文化传承的又一新方式。”

今年以来,景区依托辖区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聚焦文化弘扬、自然观察、劳动实践、非遗传承与乡土情感等主题,精心打造十大研学课程体系,内容涵盖“西游奇缘”“云雾采茶”“湿地观鸟”“潮汐赶海”“国粹京剧”“文墨丹青”等独具地域特色的精彩课程,初步形成了多元融合、深度体验的研学实践格局。


“我们坚持以课程创新驱动市场拓展,截至10月底,已组织37所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累计接待学生23000人次。”文旅集团研学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深耕研学市场的同时,我们还聚焦旅游核心业务,创新打造银发游、康养疗休等特色模块,成功组织前往云南、山东、贵州、湖南等地的长线团队15批次,活动满意度达99.5%。”这些成果标志着景区在研学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化布局已初见成效。

推动服务升级,擦亮特色品牌
“这里的研学服务让我们特别放心——从专业的导师团队、周到的安全保障到贴心的行程安排,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在全国西游文化研学基地渔湾景区,带着孩子刚参加完“龙宫探秘”课程的周先生这样评价,“孩子不仅学到了海洋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等方式,真正感受到了西游文化的魅力。”


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提升研学服务品质的核心支撑。今年以来,景区持续深化人才强基工程,多措并举打造专业化研学服务团队,深入推动辖区文旅企业与本地多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专题研修班,系统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培养资深研学教育专员和指导老师20余名,构建起从课程研发、教学设计到活动执行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体系,为研学服务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果说专业人才队伍是研学服务的“软实力”,那么安全体系建设则是不可或缺的“硬保障”。景区始终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贯穿研学服务全过程,在常态开展涉研学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同时,更组织全体研学工作人员在连云港急救中心完成专业考核,实现初级救护员持证上岗全覆盖,着力构建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套涵盖人才培养、安全管理和服务标准的完整体系,正成为云台山景区研学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的重要支撑。
深化业态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为推进景区研学产业系统化发展,深化业态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全面整合辖区特色资源,景区将花果山、渔湾、孔雀沟等重要研学点位有机串联,以场景创新赋能研学业态升级,成功构建起主题互补、内容联动的特色矩阵。而“西游奇缘”“康养体验”“茶香漫旅”“非遗传承”等一批特色主题线路的广受欢迎,正是景区在“研学+”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成效上的有力印证。

在加快业态融合的同时,重点产业项目的推进亦在同步开展。今年以来,景区全力推进花果山国际研学营地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知名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和营地教育品牌。据悉,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于明年建成投用,届时将进一步提升研学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为景区文旅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云台山景区将持续深化“文化+旅游+教育”融合模式,依托西游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辖区研学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不仅让每一位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收获快乐,也让景区成为“教育在场、文化在途、产业在兴”的“研学+”沃土。
供稿:戚寿龙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