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史镜鉴】 从"三次进城"审视"赶考"精神
信息来源:监察室 发布日期:2018-09-19 11:56:36 浏览次数:

来源:人民日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如何用手中的权力更好为人民服务、始终不脱离群众,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时时审视。

  有三个进城的故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一是刘邦进城,秦末刘邦率军攻入关中、到达咸阳,随即下令封闭王宫、还军灞上,“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信任,最终打败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二是李自成进城,明末李自成南征北战18年终攻入京城,然而起义军经不起都市繁华生活的诱惑,骄奢淫逸,损害百姓利益,大顺政权迅速走向灭亡。三是毛泽东进城,1949年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入北京时,毛泽东以“进京赶考”说警示全党,“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三次进城”跨越2000余年,昭示出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兴亡人民定,盛衰凭人心。刘邦进城,“约法三章”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客观上争取了群众,而且在关键时刻,他的竞争对手还“帮”了个大忙。项羽入咸阳后,下令屠城、坑杀降兵、抢夺珍宝、掳掠妇女,尽失民心,最终落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下场。一正一反的事例说明,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只有怀有爱民、忧民、恤民的情怀,才能赢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如果心中没有群众,必被历史抛弃,难逃人亡政息的结局。

“打江山”靠群众,“坐江山”同样离不开群众。李自成“打江山”时,能做到“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深受将士们爱戴,但进北京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腐化堕落,很快就脱离了群众。李自成速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腐败和特权。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只把民心、民力当成夺取政权的工具,一旦政权稳固,往往走向人民的反面。正因如此,几千年封建社会始终跳不出历史周期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如何用手中的权力更好为人民服务、始终不脱离群众,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时时审视。

  坚持“两个务必”是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指明“两个务必”,这当中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省察、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浸润着对取得胜利的执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映照出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找到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只有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赶考”只是起点,没有终点。从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至今,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在党员队伍中,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有骄傲自满、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等倾向,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问题。今天,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牢牢守卫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以优良的党风、廉洁的政风和务实的作风同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永葆“赶考”精神,才能让党和人民的事业万古长青。(刘平 欧阳志荣)




主办单位: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518-85726318  网站地图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