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花果山景区上演了一场拾金不昧的暖心故事:当天下午2时许,景交车司机于康师傅在玉女峰终点站例行检查,发现座位上遗落一个女士手提包。打开检查时,包内物品让他大吃一惊,多条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以及现金,总价值十余万元。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失主肯定急坏了!”于师傅回忆道。他立即将手提包原封不动地上交至旅游公司办公室,汗水浸透的工装映衬着他朴实的面容,“这都是游客的血汗钱,咱不能昧良心。”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景区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景区第一时间通过调取车辆监控、查询运行记录,工作人员很快锁定了失主张女士的联系方式。焦急万分的张女士看到分文未少的财物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当即抽出一沓现金要酬谢于师傅,却被婉言谢绝:“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后,张女士特意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对于师傅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给予高度赞扬。
当前正值暑期,花果山景区进入旅游旺季,迎来八方游客。在玉女峰、水帘洞等景点,景区志愿者们化身“活地图”与“安全哨”,不仅耐心讲解景区景点的文化典故,还在人流密集处引导秩序,为推婴儿车的游客提供帮助。“水帘洞台阶湿滑,带小朋友的游客请看护好孩子。”“欢迎来到花果山景区,有需要就找‘行者’,祝大家旅途愉快。”景区志愿者小孟不厌其烦地提醒着游客。
“孩子刚才好像被猴子碰到了!”在游客中心志愿服务站,一位游客紧张地带着孩子来到这里,语气里满是担心。志愿者闻讯立即上前询问,并快步带他们来到景区医务室。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确认孩子并无外伤。为了安抚家长和孩子的紧张情绪,志愿者细心地用沾有碘伏的棉签擦拭孩子的胳膊,边消毒边轻声安抚:“宝贝不怕,没有受伤,消消毒就可以啦!”
如何让游客从“匆匆过客”变成“常回头客”?云台山景区给出的答案是——用有温度的服务营造难忘体验。一直以来,景区围绕“服务—体验—口碑—复游”的良性循环,不断优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从硬件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到个性化定制服务,景区全方位打造“细致入微、温暖人心”的服务体系。
近日,在渔湾景区,游客刘洋在操作无人机航拍时不慎发生意外,设备失控落入深水区,由于天色已晚,刘洋焦急万分却又束手无策。正当他手足无措时,景区值班人员曹腾、武传曙发现情况,立即上前询问。了解情况后,两人毫不犹豫跳入水中,仅用几分钟就将无人机成功打捞上岸。
“从求助到解决问题,前后不到三分钟,这种高效又贴心的服务让我特别感动!”刘先生激动地说。事后,他特意定制了两面锦旗送到景区,对工作人员的快速响应和热心帮助表示由衷感谢。
今年,渔湾景区嘻水寻龙季创新推出“红马甲+文旅体验”的服务模式,景区的志愿者化身“亲子助游专员”,为需要帮助的带娃游客提供协助带娃服务;还有专业的文化引导员为游客讲述景区故事;在夜游时段加派巡护人员,为游客提供夜间安全游览体验。当红马甲从“后勤支援”升级为“游客体验的直接创造者”,“服务即风景”模式正在成为文旅新亮点。
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服务,打响景区志愿服务品牌。日前,云台山景区“行者”志愿服务队出征仪式在花果山景区老山门广场举行,志愿服务队打破了行业壁垒,整合景区、高校、医院等多元力量,构建起“一盘棋”志愿服务体系,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旅游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让游客从“进山门”到“出景区”全程享受无缝衔接的暖心服务。
今年以来,云台山景区创新构建花果山景区“1+4+X”志愿服务体系,打造“行者”志愿服务队,以“花果山智慧景区监控智慧中心”为载体,在失物招领、信息咨询、交通疏导等原有5项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拓展无障碍服务、应急救援、医疗卫生、文明畅游、治安巡逻等服务,精心打造美猴王“救”在身边、“火眼金睛”找寻、“大圣服务队”等1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实现景区游览线路、观光景点志愿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和美誉度。
审核:郑晓璇
供稿:魏源、刘东、曹莉、孟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