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云台林场遇见一棵“老茶树”
信息来源:云台山风景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25-07-23 10:27:13 浏览次数:

在南云台林场凌州分场的推磨山中

有一株历经百年风雨的老茶树

近日

笔者在分场老职工的带领下

徒步穿越蜿蜒的林间小道

在密林深处

找到了这“它”

“老茶树”高约3米,树干根部直径约有4至5公分,根部还留有旧时用碎石垒砌的断墙残垣,尽管四周森林密布,但这棵老茶树仍然凭着惊人的毅力,与周边大树抗衡,顽强地走过了百年的沧桑岁月。

1.jpg

一棵老茶树,一部云台山茶产业发展史。云台山云雾茶,起于北宋时期,那时称为“海州茶”。北宋初年,淮南设立了“山场十三”,专营东南茶货,其中云台山云雾茶便是重要一环。当时的云台山还是海中一岛屿,被称为“海上仙山”,其所产出茶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云台山常年充足的阳光、飘渺的云雾及肥沃的土壤,云雾茶也因其奇特生长环境而享有盛誉,是云台山的珍贵特产,它以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被誉为“帝王之茶”。

到了清代,云雾茶再次兴起。诗人汪士慎在《云台山茗》中称赞“云台来故人,贻我山顶茶。自言采摘难,树树盘云霞。清品未入市,幽香良可嘉。”程鉴《过渔湾方氏别墅》诗云:“一肩茶沸灶,十里市忘喧。”

8.jpg

早年的云雾茶不仅为世人所称道,也被李汝珍写入名著《镜花缘》中,小说第七十九回写道:“成氏夫人因宝云的奶公才从南边带来两瓶云雾茶,命人送来给诸位才女各烹一盏。盏内俱现云雾之状,众人看了,莫不称奇。”长期生活在海州的李汝珍自然对云雾茶情有独钟,巧妙在书中为后人做了一则“广告”。

清末,南云台树艺公司成立,聘请平江茶师,在南云台山设立南北大局,引种湖南、江西茶种,大规模开垦种植茶叶。据南云台林场凌州分场老职工樊桂来讲述,他家原本是江西上饶人,他的太爷爷是一名当地茶师。当时,应树艺公司聘邀,太爷爷就用一个皮包木的箱子装了50余斤茶种,用人工挑着走了一个多月才来到树艺公司,当时被分配到南大局,也就是现在的南云台林场凌州分场推磨山安营扎寨,种植茶叶。至今樊家仍然保留有当年樊老太爷装茶种的包皮木箱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株老茶树,就是当年太爷爷种的,由于上世纪60年代,人们普遍对老茶树不够重视,经常被砍伐当柴火,现在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在原根部重新长出的,虽然茶树不算大,每逢我看见,都会响起老辈们为云台山云雾茶发展所付出的艰辛。”樊桂来回忆说。

6.jpg

在阳光透过密林洒下万缕光芒时,老茶树的绿叶上泛着金光,郁郁葱葱。这时,笔者情不自禁地走向前,采下一枚嫩芽放在嘴里咀嚼,一股特有的清香沁入肺腑,回味绵长。这种清香是百年积累的沉淀,相信在往后的岁月中,这棵老茶树也必将倾其所有,香飘满山。

7.jpg

近年来,南云台林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力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如今,这棵古茶树仍发新芽,在山中奋力生长,在漫漫岁月里,它“以叶为信,以香为约,藏岁月于年轮,酿光阴为茶韵”,让更多茶友能够闻到古茶树的香气,读懂老茶树未尽的芬芳。


审核:孟凡燕  

供稿:王三祥




主办单位: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518-85726318  网站地图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