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云台山间茶香四溢。为激活本土非遗“基因”,推动非遗文化在街道传承发展,近日,云台街道积极举办“非遗茶香 匠心传承”文化活动,活动先后走进后关村、前关村,为150名村民带来了沉浸式的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艺体验。
连云港云雾茶作为江苏三大名茶之一,始于宋代,盛于清代,素有“龙团凤饼”的美誉。其手工制作技艺精巧,历经千年传承,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活动特邀制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席行弟亲临授课,让村民近距离领略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山东村的首场讲座中,席行弟以“一片茶叶的千年故事”为引,从《宋史?食货志》中关于海州榷茶的记载谈起,结合云台山“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自然条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云雾茶的品质特点,以及“三不采”的采摘标准。“炒制一斤干茶需六至七万个芽头,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祖辈的智慧。”席行弟的讲解引得在场村民频频点头。
理论讲解之后,现场炒茶演示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席行弟立于炒茶锅前,随着温度变化灵活运用抛、抖、焖、搓等手法,嫩绿的茶芽在锅中翻飞成形。“杀青讲究抖闷结合,搓条重在掌力均匀。”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茶香随热气四溢,引得村民纷纷驻足细观。
互动体验环节最为热闹。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村民们分组上手尝试揉捻、做毫等基础工序。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实则蕴含深意。“原来搓条要顺着茶叶的性子来,不然芽毫容易脱落。”山东村刘大姐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茶叶,满脸笑意。
此次活动是云台街道“宣讲+非遗”模式的生动实践,延续了文化惠民的服务宗旨。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土非遗资源,通过培育乡村传承人、搭建互动传播平台,让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艺等传统文化瑰宝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新的光彩。
审核:陶聪
供稿:龚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