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4253308/2014-00139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布机构 云台山风景区管委会 发文日期 2014-04-23
标 题 关于印发《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 号 连景发〔2014〕26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关于印发《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信息来源:云台山风景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14-04-23 16:33:07 浏览次数:

云台街道办事处、南云台林场,管委会有关部门:


  景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14年4月23日


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办法(试行)


  为巩固景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建立设施维护、河道管护、道路修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五位一体的综合长效管理机制,根据《连云港市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实施意见》(连政办发〔2013〕89号),结合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使村庄环境长效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管理范围和目标


  (一)长效运行垃圾收运体系,实现村庄卫生整洁。


  进一步保持和加强组保洁、村收集、街(场)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达到农户房前屋后、村庄主次干道两侧等公共地块无暴露垃圾,垃圾箱无沉积垃圾、日产日清。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露天粪坑,无生活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排污水,无乱贴乱画,无畜禽散养。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内、外物料有序堆放。


  (二)提高村庄绿化环境建设管理水平。


  河道、路道两侧及其他公共部位绿化实行包看管、包成活、包整枝修剪、包水系畅通、包施肥、包治虫、包刷白、包补缺、包除草。树木修剪整理:按照规定要求,做好修剪整枝工作,做到树形优美、林相整齐。防病治虫: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确保树木生长良好,如发生病虫害及时治疗。定期施肥:每年秋冬两季根据不同苗情施肥,确保绿化效果。水系畅通:所有行道树及绿色通道隔水沟要开挖到位,确保能排能灌。


  (三)提高县乡道路管养水平。


  路面干净、路基完好、路面无坑槽破损、无淤泥,排水通畅。道路两侧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倾倒现场。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道路和过坡无影响通行安全和路容路貌的种植物,无道路打谷晒场、焚烧秸秆和损毁绿化,以及无其他损毁路产、侵犯路权等影响安全畅通的现象。


  (四)加强河道清理和推进疏浚制度。


  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水面:水面清洁,无有害水生植物,无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无乱设网簖埂堰等阻水障碍。水体:清澈无异味,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无畜禽粪便排入河内。河坡青坎:河坡青坎完好平整,无暴露垃圾,无违章搭建,无乱堆乱放,无侵占河道,无高杆和藤类农作物种植现象。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河底淤泥定期清理,水质达到五类水标准,实现农村河道沟塘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


  (五)加强公共设施维护管理。


  路灯:主要道路、重要公共场所和安全隐患潜在地段必须安装路灯照明装置,并落实专(兼)职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定期巡查,保证路灯照明定时。饮用水:饮用水管网设施要明确人员负责管网日常检查、维护和修复。健身器材:有专人负责对健身活动场地器材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破损及时维修,确保健身器材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公厕:全年开放,有专人常年做好公厕地面、墙面及厕坑、洁具的清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破损及时修复。


  三、工作机制


  (一)云台街道、南云台林场负责制定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细则;具体负责管护队伍的人员、经费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并负责对村庄环境管理维护工作队伍的日常考核,对考核不达标的,应及时更换维护队伍。


  (二)管委会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云台街道、南云台林场,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考核标准制定、业务指导和考核工作。


  1.区村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局)是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对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考核;并具体负责农村环境卫生及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检查与考核,负责农村道路修护的监管与考核,负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的建设监管与考核。


  2.社会事业局负责对村庄绿化养护的监管与考核,负责对村庄河塘、沟渠环境等的监管与考核,负责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改厕等的监管与考核,负责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监管与考核。


  3.科技与经济发展局负责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业废弃物处置、污水达标排放等的监管与考核。


  4、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储藏、堆放的监管与考核。


  5、管委会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应工作的监管与考核。


  四、队伍配置与经费保障


  (一)队伍配置


  1、垃圾清运与保洁队伍。云台街道环卫所负责全街道垃圾收集、压缩与外运工作,做好垃圾转运站运行和维护工作;南云台林场要加快垃圾转运站及管理机构建设,可先依托云台街道或南城街道开展垃圾外运工作。每行政村(社区)设置保洁员4-5名,具体负责村庄保洁工作、配合垃圾装车运往街道压缩中转站。


  2、村庄绿化、河道管养队伍。每行政村(社区)设置1-2名。


  3、县乡道路管养队伍。由街道(场)农路管理部门负责,不再另行增加人员。


  4、村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管养队伍。每行政村(社区)设置1名。


  原则上,每行政村(社区)设置上述专职人员总数不超过8名。


  (二)经费保障


  1、专职人员工资和垃圾转运站运行等长效管理经费由区、街道(场)、村(社区)三级共同负担,其中区级拨付含省、市拨付的专项用于村庄环境整治的资金。


  2、区级根据辖区内年投入金额预算,每半年拨付一次经费至街道(场)。


  3、街道(场)应考虑每行政村(社区)人口数量、自然村个数等情况,统筹对资金进行安排。


  4、上述经费应专项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县乡道路管养所需经费由其专项资金列支,此外村庄绿化、河道疏浚、户厕改造等专项资金也应统筹利用,务求实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制。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街道(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共同抓,确保村庄环境管理落到实处。区村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方案的制定,健全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责任。坚持做到环卫专业队伍管理与群众活动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击性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区、街道(场)职能部门要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村庄环境水平不断提高。


  (二)强化舆论宣传,提高环卫意识。广泛开展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以行政村为实施主体,街道(场)和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要坚持长期的宣传引导和细致的思想工作,经常性地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使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利用党员培训等时机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的教育,通过党员示范效应,带动基层群众。要做好典型村庄的宣传巡展工作,将工作开展好的村庄案例制作成宣传牌,至工作落后村庄的村口进行展示,以先进激励后进。要组织中小学校参与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组织学生签名、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学生家长了解村庄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的意义、主动参与。要发挥群团作用,每年组织1-2次村庄环境义务劳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每年开展考核、宣传、奖励。


  (三)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区级指导考核、街道(场)组织领导、村(社区)级分片包干、保洁员定岗定责、群众参与监督的农村保洁管理网络。进一步强化保洁队伍建设与管理,建立起一支勇于吃苦、敢于管理、乐于奉献、素质优良的卫生保洁队伍,为村庄环境整治实施长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严格督查考核,注重长效管理。街道(场)、村(社区)要把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农村工作全局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强化监督,注重绩效、奖罚分明,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主办单位: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518-85726318  网站地图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34号  网站标识码:3207920001